第84章 国会斗殴(1 / 2)

枭雄的民国 五味酒 1238 字 16天前

“我华民国商人在俄国境内绥芬河以东遭集体枪杀。”

秘书声音淡淡,说出来的话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。他将报纸递给段祺瑞,转身退出。

“这个绥芬河在什么位置?”

“绥芬河发源于我国境内,大体在吉林省以东。”

吴孝良适时回答道,他在筹备处翻了几日地图,此刻正好用上。

段祺瑞暗暗点头,此子还算有心,又转头看向徐树铮。

“又铮说说该如何处置?”

徐树铮脸上升起戾气,说道:“马上采取措施,驱散学生,顽固分子一律逮捕入狱。”

段祺瑞又望向吴孝良,问道:“维说说你的看法。”

吴孝良看了眼徐树铮,一阵犹豫,但还是说出了不同的想法。

“芝帅,又公,依学生之见,学生运动如果加以利用,也会变成我们手的利器。”

段祺瑞目光炯炯,紧盯着吴孝良,他相信这个年轻人既然如此说,必然是有了对策。徐树铮也大为好奇,催促道:“快说说看,到底有何妙计?”

吴孝良略一思索,说道:“舆情汹汹,皆因积怨已久却苦无爆发的出口,如若因势利导,不但一举多得,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”

“说下去,详细一点。”段祺瑞显然被勾起了兴趣。

“首先,出现这种重大的外交灾难必须有人负责,最佳人选便是新华宫那位。”徐树铮听吴孝良将矛头直指冯国璋,腹诽着,你小子原来也记仇啊。嘴上却赞同:“妙,他冯华甫这回想体面的下台也是难得了,一个罪己诏自是难免。”

“其次,政府此次站在学生一边,外交上声讨俄国,鼓励学生参军,抵御外侮,军事上陈兵蒙饿边境,随时准备进入外蒙古草原。如此以来国内压力便会分流于无形。”

段祺瑞赞道:“好主意,前两则马上去办,只是出兵这一条还须在国会上讨论。”

吴孝良一阵气短,段祺瑞好生倔强,只要提及到涉外兵事,便能缓则缓。这些旧军人成长于晚晴,对外国用兵忌惮到了极点,谨慎固然好,但一味的隐忍退让又如何向国人交代?

“芝公!”

“不必多言!”段祺瑞疲惫的挥挥手,示意两个人退下。

徐树铮只好领着吴孝良退出去。

吴孝良的提议很快便被放到国会上讨论,争吵了一整天也没结果。晚间,消息走漏出去。几乎半个北京城都知道北京政府准备出兵外蒙。闹事的学生们吃惊不已,政府不应该镇压他们吗?怎么还站在了他们一边,一旦产生疑虑,士气便萎靡下去,游行最终不了了之。